五个人——刘畅,谢福林,李伯宇,饶师宇,王云桃,曾就读于西南科技大学土木、测绘、机械、电气等专业。其中,领队刘畅毕业于2013年,25岁,剩下的几位均是他的学弟。他们都是西南科技大学航模协会的成员。
他们所做的是一个名为makeflyeasy小面积航测无人机的项目,该无人机以APM飞控为核心,进行系统集成、优化,主要应用于矿业采集、精准农业、应急响应、建筑地籍、考古等领域。刘畅表示,他们要用简单、高效的方式提供专业的DEMS和正射影像图。
据刘畅称,该无人机拥有减震的结构设计,弱化了震动对IMU的影响,并升级了PMU模块,在保障飞控和舵机供电的条件下,不对电子罗盘产生干扰;优化了主控、GPS模块、指南针模块、PMU模块、数传模块的布局和走线,让飞机有一个宽松的电磁环境。
地面站用于设置飞行任务,支持上百个3D航点。规划好航测区域后,软件根据相机、镜头、飞行高度自动计算出每张照片覆盖的面积,拍摄的张数、照片精度以及飞行航线。可以手动修改相片的重叠率、飞行缓冲的距离,让用户得到更加精准的正摄影像图。
配合Pix4Dmapper软件,叠加飞控的POS数据,自动将无人机获取的航空影像,转换为GIS和CAD软件中的高精度,可定制的成果。采用 rayCloud editor来浏览,提高评估,解译成果的质量和精度,并且可以直接在rayCloud editor中量测、矢量化、分类和操作GIS和CAD功能。从数据获取到最终提交成果给客户,只需几个小时的时间。
该创业团队的领队刘畅表示,他们绝非头脑一热的跟风族。几个从小就痴迷于航模的大学生凑在一起玩航模,搞研发,并且还玩出了名堂来。他们参加“科研类全国航模比赛”,斩获了包括一等奖在内的若干奖项。
即便其中几人毕业以后,分别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,但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络。当他们在相应领域有了一定的工作积累之后,五个人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创业。
他们发现,若想让无人飞行器在生产、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,无人机已代替航模成为他们心目中的首选。
为何看重航测无人机?刘畅说,一方面,小面积航测无人机在工业、农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;另一方面,市场上现有的小面积航测无人机主要依赖进口,售价偏高,维护困难。由此,这五个年轻人达成了共识,选择了小众化的航测领域。他们力求结合他们的航模经验,并凭借测绘的专业背景,优化飞控硬件、软件,定制机械结构,高度集成,致力推出一款平民化小面积航测无人机—makeflyeasy,以破解当前航测无人机的应用难题。为了让无人机的体型变得更为轻便,他们选用了电动的供电模式,续航时间可达1个小时,充分满足了小面积航测的要求。
于是,几个年轻人默默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去,在将近1年的时间里,他们已经完成样机的首飞、航测、精度验证。纸上谈兵,终究行不通,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,但实践才能出真知。这苦心研发的小面积无人机究竟能否成功地起飞,从而震撼整个航测领域?还有待实践。于是,他们想到了众筹平台,亟需通过市场的前期推广,得到市场和用户的反馈意见,便于后期产品的优化、迭代、量产。
“如今,makeflyeasy的样机已经完成相关测试和验证,第一批5套飞机已经投入小批量试产,已通过众筹平台按推广价销售,大约5月初可以发货,很快就能得到用户的反馈了”,刘畅激动不已地说道,“希望它的问世,能够改写整个航测业,一如无人机航测颠覆传统测绘业一样。”
据刘畅表示,makeflyeasy无人机的分辨率可达一个像素点5cm左右,配合地面控制点,可以达到30cm的精度。和体型较大的航测无人机相比,makeflyeasy无人机更加专注于小面积测绘,也就是20平方千米以下区域的测绘工作,尤其是分布较为分散的小区域。此外,与动辄数十万的测绘专业无人机相比,这款无人机产品造价十分低廉,不仅如此,方便携带,操作简单,效率高,出图快,外业费用低,也是其不可多得的优势,也彰显了makeflyeasy航测无人机有望改写整个航测业的巨大潜力,也许花费数十万购置航测设备即将成为历史。
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显然,刘畅的团队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。据刘畅表示,如今,该样机已成功地应用在土地确权、建筑选址等方面,目前的客户主要是航测公司以及相关外贸公司。面对该项目取得的初步进展,刘畅感到仍有不少压力,但压力亦是动力,他深知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产品进行不断调整,持续改良,这样才有望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。对于前景,他信心满满地表示,未来无限可能。
尽管这个团队已成功研发了样机,并已投入测试使用,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,众筹数额过低,这个创业团队一度陷入资金链短缺的困境之中。刘畅坦言,后期会存在资金短缺,整个团队也在竭尽全力进行社会推广,以寻求合作伙伴,助力该项目顺利地开展下去。
与国外众筹网上,消费级无人机项目动辄上千万美元的融资状况相比,这个被誉为国内首个航测无人机的项目融资额度之低,有些令人难以置信——只有5000元的融资目标,毕竟国内外环境有所不同,国人对众筹方式的认知度还远远不及硅谷等科技之都。尽管如此,这个项目却不负众望地实现了375%的项目融资率,成功募集到了18721元的启动资金。也许,这在许多人眼里都算不上什么,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这一小笔的启动资金就为这支年轻的团队注入了无穷的希望与动力。
虽说偶尔也会羡慕一下消费级无人机项目备受推崇的局面,但刘畅表示,消费级无人机在航拍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,他们选择了小众的航测领域,正是希望不跟风,能踏踏实实地做下去,拓展并提升无人机的专业应用,切实解决实际问题,创造社会价值。这番朴实的话,让人很难与这位年方25岁的年轻人联系到一起,但这正是他以及这支年轻的团队难能可贵之处。
在创业的道路上,没有康庄大道可走,但技术创新永远是创业的永动力。刘畅直言,他们的无人机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比较低,主要的研发工作是系统集成。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投身于此的坚定信心。“如果市场反响很好,我们在产品迭代上会加大研发投入,”他这样说道,“我们对技术很有信心。”
刘畅认为,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,航测无人机价格会逐渐呈现下降趋势,而他们团队的航测无人机项目一旦成功,将开启低成本航测无人机应用的先河,对于航测无人机的普及应用,将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。
不久的将来,航测无人机的应用范围也将逐渐从地理测绘延伸到农作物监测、资源开发、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等多个领域。与此同时,刘畅也十分看好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前景,他认为将会有更多的潜在应用价值可以挖掘。由于消费级和专业级的市场定位不同,二者之间并不矛盾,可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,实现共同繁荣的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