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
回顾2016,在商业和科技领域,热点新闻的字里行间,总离不开人工智能(AI)、增强现实(AR)、云计算、大数据这些关键词。
互联网的不断沉淀和渗透,使其从一时的浪潮逐渐变成这个国度运转和创新的重要基石。
在属于中国的互联网时代,很多传统企业进入互联网,但是转型变成转行,结果并不美好。传统实业和制造业的风口与趋势究竟在哪里,依然不太明晰。
尽管国人对中国制造业的前景忧心忡忡,
经济硬着陆的声音不绝于耳。
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依然蓬勃发展着。
平常如其他年份,它不是最好的,
也不是最坏的。测绘地理信息的业内人士,
或不断跨界合作,
或持续地将目光和精力聚焦在无人机、三维激光、
摄影测量、智慧城市这些新兴的方向上,
寻求未来更进一步的机遇。
changye.hulianwang
产业互联网促生新需求,终端产品转变定位
文|南方卫星导航
从更基础的层面上来看,大数据、云计算以及产业互联网的连接,必然是又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。提到大数据和云计算,人们往往想到大众消费。
但在未来的若干年内,随着产业升级,互联网将把绝大多数的物理设施、设备连在一起,传感器把信息采集到云端,带来更大意义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,这是产业互联网,也是产业物联网。
在这个时代,企业对内可以利用传感器收集产品的运行数据,通过对大量数据之间的比对、分析和深度挖掘,对设备的运营情况给出提前判断、预警和维护,甚至用于设计和生产的优化,全面提升产品品质。
对外也可以通过终端产品收集所在行业的巨大数据,研究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、偏好和真实需求,作出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产品布局及战略决策。
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基础设施,无论是能源、电力、交通等行业,未来都将深刻地需要和依赖产业互联网。当产业互联网与“泛在”融合时,又将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带来更为长远的变革。
GNSS设备本身存在的物联属性,测绘地理信息的物联网络,必然与其他行业新生的物联需求融合,创生新的火花。事实上,这正是当下在发生的事情。
在能源领域,石油行业和燃气行业借助RTK、手持机、无人机等GNSS设备,采集运营和维护所需的数据并加以分析,辅助甚至指导日常工作。
在电力行业,CORS、接收机用于电塔等大型基础设施的监测维护,GIS用于收费、对用户日常信息的采集等运维管理工作。
在交通领域,长期监测和定期巡查获取的数据正用于道路维护、应急抢险救援等工作。
在市政领域,南京市政府利用南方无人船实现对城市内河水质、水情和水底地形等信息的采集,为黑臭河整治获得了依据。这些例子,也不过是变化的一角而已。
2016年7月,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的北斗专题中,北京燃气集团和北京排水集团利用南方的GNSS设备,实现了对地下管网、排水口、入河口等关键位置信息的全面采集和管理。假以时日,配合多种传感器的安放布设,就可以实现对相应设施更为精细化的运营、预判和管理。这就是属于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和大数据,这就是产业互联网。
改变发生,我们正不自觉地身处其中。在这些需求和场景中,GNSS领域单纯的终端产品已经不再是应用的主角,而是一个庞大体系的组成部分,是一个解决方案的重要环节,甚至可能只是一种传感器。
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变化,让产品具备更为丰富灵活的数据采集和承载能力,具有更强的定制性与适用性。面对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触角的现实,是转变思路顺应趋势的开始。
在这个创新和改变的潮流中,传统的终端产品常常被人忽视。就像以RTK为代表的传统GNSS终端,它们本身具备信息采集功能,又因为广泛使用和曝光而无法再吸引关注。
这些只有产品的积极顺应变化,才能成为承接产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石。如今,它们也在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。
工程师们正在根据实际情况,挖掘变化中的用户需求,将终端与互联网结合起来,使其成为一种能够连接专业与普通、内业与外业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产品,为之增添一种全新的、更具生命力的应用形式,也为测量作业带来更多的延展空间和可能。
这些变化的发生,不是互联网对传统的改造,而是传统对于互联网的主动拥抱融合。更加智能的设备和服务是不变的趋势,不断的创新和突破是通向未来的路径,而赋予现有产品以新的灵魂亦在其中。决定现在和未来的始终是用户的需求,这是南方系对未来的理解和坚持。